道地药材
关药北药怀药维药浙药海药南药蒙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淮药藏药秦药  

细辛

中药名称:细辛
别 名:小辛、细草、少辛
中药学名(拉丁名):ASARI RADIX ET RHIZOMA
产区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
科:马兜铃科
功 效:解表药

概述: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ai) C. Y. Cheng et C. S. Yang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北细辛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汉城细辛产于辽宁东南部;华细辛主产于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陕西、四川。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ai) C. Y. Cheng et C. S. Yang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北细辛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汉城细辛产于辽宁东南部;华细辛主产于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陕西、四川。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北细辛: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c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汉城细辛: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1-1cm。

华细辛: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气味较弱。(《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肺、肾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部分残存。皮层宽,有众多油细胞散在;外皮层细胞1列,类长方形,木栓化并微木化;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中柱鞘细胞1-2层,初生木质部2-4原型。韧皮部束中央可见1-3个明显较其周围韧皮部细胞大的薄壁细胞,但其长径显著小于最大导管直径,或者韧皮部中无明显的大型薄壁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4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细辛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细辛脂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风冷头痛,痛则如破,其脉微弦而紧:细辛一两(净),川芎一两,附子(炮)半两净,麻黄一分。上细切,入连根葱白、姜、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连进三服。(《普济方》细辛散)

2.治偏头痛:雄黄(研)、细辛(去苗叶,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搐入右鼻,右边痛搐入左鼻。(《圣济总录》至灵散)

3.治伤风鼻塞:细辛、紫苏、防风、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脉正宗》)

4.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小青龙汤)

5.治鼻塞不通: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普济方》)

6.治牙齿痛久不瘥:细辛(去叶苗)、荜拨。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半钱匕,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圣济总录》细辛汤)

7.治牙齿疼痛:荆芥、细辛、露蜂房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漱冷吐。(《御药院方》细辛散)

8.治牙痛:细辛一钱,黄柏一钱。煎水漱口,不可嚼下。(《吉林中草药》)

9.治痰饮,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10.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11.治风入腹,切痛烦冤:细辛、吴茱萸、干姜各半两,当归、防风各一两,芍药二两。上为末,每以半两,水二升,煮一升。温分三服,相续进之。(《元和纪用经》细辛汤)

12.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卫生家宝方》)

13.治口臭及匿齿肿痛:细辛煮取浓汁,热含冷吐。(《圣惠方》)

14.治耳聋: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绵裹一丸,塞之。须戒怒气。(《龚氏经验方》聪耳丸)

15.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纲目》)

16.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入鼻中。(《世医得效方》)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中国药典2015》)

毒性

细辛的毒性来源于所含的挥发油,挥发油的毒性作用在中枢。细辛挥发油中所含之黄樟醚系致癌物质,毒性较大,在大鼠饲料中混入此物,2年后28%大鼠发生肝癌。(《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关药、 秦药

相关论述

1. 《药性切用》:“表散寒邪。”

2.《本草经百种录》:“散肺经之风。”

3.《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4.《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风癇,齆鼻,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藏,益肝胆,通精气。”

5. 《本草经集注》:“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也。”

6.《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痒,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7.《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8.《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9.《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10.《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使燥结,起目中倒睫。散浮热。”

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国家管理机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技术合作单位
行业网站
关于我们 道地药材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