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
关药北药怀药维药浙药海药南药蒙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淮药藏药秦药  

荆芥

中药名称:荆芥
别 名:假苏、四棱杆蒿
中药学名(拉丁名):SCHIZONEPETAE HERBA
产区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等地
科:唇形科
功 效:解表药

概述: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等地。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5-10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禁服。(《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黄棕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96-112μm,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6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断面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胞腔小。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表面观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直径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状。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的5%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2..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3.治大便出血: ①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②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4.治子宫不收:荆芥穗、藿香叶、臭椿树皮。煎汤熏,即入。(《世医得效方》)

5.治风毒瘰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6.治脚丫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7.治风热赤痛:荆芥、薄荷、细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沸汤点,漱口含咽,并用搽牙。(《直指方》)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于50℃烘1小时,切段,干燥。(《中国药典2015》)

道地性

淮药、 南药

相关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喎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本草拾遗》:“《新注》云,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和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生花,及生疮,阴㿗,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9.《痧胀玉衡》:“透肌解表,散痧毒,痧筋隐隐不发者,非此不现。”

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国家管理机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技术合作单位
行业网站
关于我们 道地药材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