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
关药北药怀药维药浙药海药南药蒙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淮药藏药秦药  

丹参

中药名称:丹参
别 名:郄蝉草、赤参、木羊乳
中药学名(拉丁名):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产区分布:四川、安徽、江苏、山西、河北等地
科:唇形科
功 效:活血化瘀药

概述: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山西、河北等地。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山西、河北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10-15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红棕色。石细胞类圆形、类三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也有延长呈纤维状,边缘不平整,直径14-70μm,长可达257μm,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木纤维多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末端斜尖或钝圆,直径12-27μm,具缘纹孔点状,纹孔斜裂缝状或十字形,孔沟稀疏。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1-60μm。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丹酚酸B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分别含0.5mg和1.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6:4:8:1:4)为展开剂,展开,展至约4cm,取出,晾干,再以石油醚(60-90°C)—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分别在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并治之。兼治冷热劳,腰脊痛,骨节颊疼:丹参(去芦)不以多少,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冷热劳无时。(《妇人良方》丹参散)
2.治经水不调:紫丹参一斤,切薄片,于烈日中晒脆,为细末,用好酒泛为丸。每服三钱,清晨开水送下。(《集验拔萃良方》调经丸)
3.治经血涩少,产后瘀血腹痛,闭经腹痛:丹参、益母草、香附各三钱。水煎服。
4.治腹中包块:丹参、三棱、莪术各三钱,皂角刺一钱。水煎服。
5.治急、慢性肝炎,两胁作痛:茵陈五钱,郁金、丹参、板蓝根各三钱。水煎服。(③方以下出《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6.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丹参十二两,细切,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千金方》)
7.治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丹参一两,白檀香、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医学金针》丹参饮)
8.治腰髀连脚疼:杜仲八两,丹参五两,独活、当归、芎劳、干地黄各四两。上六味切,以绢袋盛,上清酒二斗债之五宿,服二合,日再。忌芜荑。(张文仲)
9.治神经衰弱:丹参五钱,五味子一两。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0.治小儿汗出中风,身体拘急,壮热苦啼:丹参半两,鼠粪三七枚(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浆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丹参散)
11.治妇人乳肿痛:丹参、芍药各二两,白芷一两。上三味,以苦酒渍一夜,猪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敷之。(《刘涓子鬼遗方》丹参膏)
12.治阴疼痛或肿胀:丹参一两,槟榔一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蘹香子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丹参散)
13.治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丹参半两,锉,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热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14.治风热,皮肤生瘖癍,苦痒成疥:丹参四两(锉),苦参四两(判),蛇床子三合(生用)。上药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七升,去滓,乘热洗之。(《圣惠方》丹参汤)
15.治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中药炮制

丹参: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酒丹参:取丹参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干。(《中国药典2015》)

毒性

丹参水提乙醇溶解部分,小鼠一次腹腔注射的LD50为80.5±3.1g(生药)/Kg。小鼠每日灌胃2%丹参酮混悬液0.5ml,连续14d,大鼠每日灌胃2.5ml,连续10d,也未见毒性反应。(《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北药、 淮药、 川药

相关论述

1.陶弘景:丹参,时人服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
2.《纲目》: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穷、芍药故也。
3.《本草经疏》:丹参,《本经》味苦微寒;陶云性热无毒,观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则似菲寒药;止烦满,益气,及《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又决非热药;当是味苦平微温。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心虚则邪气客之,为烦满结气,久则成痼疾;肝虚则热甚风生,肝家气血凝滞,则为症瘕,寒热积聚;肾虚而寒湿邪客之,则腰脊强,脚痹;入三经而除所苦,则上来诸证自除。苦能泄,温能散,故又主肠鸣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北方产者胜。
4.《本草汇言》: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症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止作无常,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或心腹留气而肠鸣幽幽,或血脉外障而两目痛赤,故《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
5.《本经逢原》: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满益气者,瘀积去而烦满愈,正气复也。
6.《本草求真》: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症瘕、目赤、疝痛、疮疥肿痛等症,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
7.《重庆堂随笔》: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设经早或无血经停,及血少不能养胎而胎不安,与产后血已畅行者,皆不可惑于功兼四物之说,并以其有参之名而滥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则四物汤原治血分受病之药,并非补血之方,石顽先生已辨之矣。至补心之说,亦非如枸杞、龙眼,真能补心之虚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凡温热之邪,传入营分者则用之,亦此义也。若邪在气分而误用,则反引邪入营,不可不慎。
8.《本草正义》:丹参,《本经》谓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误,缪仲醇亦疑之,至张石顽乃改作微温。
9.《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10.《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11.《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邢留热,久服利人。
12.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13.《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鸣吼。
14.《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15.《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
16.《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17.《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国家管理机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技术合作单位
行业网站
关于我们 道地药材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