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
关药北药怀药维药浙药海药南药蒙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淮药藏药秦药  

半边莲

中药名称:半边莲
别 名:急解索、蛇利草、细米草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LOBELIAE CHINENSIS
产区分布:江苏、浙江、安徽
科:桔梗科
功 效:清热药

概述:

半边莲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干燥全草。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净,晒干。主产江苏、浙江、安徽。以安徽安庆地区产量大。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干燥全草。(《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江苏、浙江、安徽。以安徽安庆地区产量最大。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净,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常缠结成团。根茎直径1-2mm;表面淡棕黄色,平滑或有细纵纹。根细小,黄色,侧生纤细须根。茎细长,有分枝,灰绿色,节明显,有的可见附生的细根。叶互生,无柄,叶片多皱缩,绿褐色,展平后叶片呈狭披针形,长1-2.5cm,宽0.2-0.5cm,边缘具疏而浅的齿。花梗细长,花小,单生于叶腋,花冠基部筒状,上部5裂,偏向一边,紫浅红色,花冠简内有白色茸毛。气微特异,味微甘而辛。(《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平。归心、小肠、肺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臌胀水肿,湿热黄疽,湿疹湿疮。(《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9-15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广西中药志》:“脾胃虚寒者慎用。”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灰绿黄色或淡棕黄色。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7个。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多见,直径7-34μm。草酸钙簇晶常存在于导管旁,有时排列成行。导管旁可见乳汁管,内含颗粒状物和油滴状物。薄壁细胞中含菊糖,薄壁细胞长方形,细胞壁螺纹状增厚。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半边莲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疔疮,一切阳性肿毒:鲜半边莲适量,加食盐数粒同捣烂,敷患处,有黄水渗出,渐愈。(《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2.治乳腺炎:鲜半边莲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3.治喉蛾:鲜半边莲如鸡蛋大一团,放在瓷碗内,加好烧酒90g,同擂极烂,绞取药汁,分3次口含,每次含10-20min吐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4.治时行赤眼或起星翳:①鲜半边莲,洗净,揉碎作一小丸,塞入鼻腔,患左眼塞右鼻,患右眼塞左鼻。3-4h换1次。②鲜半边莲适量,捣烂,敷眼皮上,用纱布盖护,每日换药两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5.治跌打扭伤肿痛:半边莲500g,清水1500g,煎剩一斤半过滤,将渣加水1500g,再煎成一半,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在一起,用慢火浓缩成500g,装瓶备用。用时以药棉放在药液中浸透,取出贴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6.治黄疸,水肿,小便不利:半边莲30g,白茅根30g。水煎,分2次用白糖调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7.治单腹臌胀:半边莲、金钱草各9g,大黄12g,枳实18g。水煎,每天1剂,连服5d;以后加重半边莲、金钱草二味,将原方去大黄,加神曲、麦芽、砂仁,连服10d;最后将此方做成小丸,每服15g,连服半个月。在治疗中少食盐。(《岭南草药志》)

8.治百日咳:半边莲30g。煎汤,煮猪肺一个,吃汤和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9.治呕泻:半边莲15g,水杨柳12g,车前草30g,萝卜12g。捣烂,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中国药典2015》)

毒性

半边莲煎剂小鼠静注的LD50为6.10±0.26g(生药)/kg。死前有呼吸兴奋,狂躁不安等现象,继之发生抽搐,一般在5min内死亡。浸剂大鼠灌胃的LD50为75.1±13.1g(生药)/kg。大鼠每日腹腔注射浸剂0.1g/kg、0.3g/kg和1.0g/kg,连续3个月,体重、尿沉渣及尿蛋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病理检查,除部分大鼠肾脏有轻度浊肿外,未见显着器质性变化。(《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淮药

相关论述

1.《纲目》:“治蛇虺伤。又治寒齁气喘,及疟疾寒热。”

2.《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消肿毒。”

3.《药性考》:“行痰。”

4.《中国药用植物志》:“治血吸虫病腹水。”

5.《福建民间草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6.《本草求原》:“消肿散毒,治恶疮,蛇伤。”

7.《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风湿性神经痛,头晕。”

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国家管理机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技术合作单位
行业网站
关于我们 道地药材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