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
关药北药怀药维药浙药海药南药蒙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淮药藏药秦药  

麻黄

中药名称:麻黄
别 名:龙沙、卑相、卑盐
中药学名(拉丁名):EPHEDRAE HERBA
产区分布: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
科:麻黄科
功 效:解表药

概述: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及新疆;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及新疆;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

入药部位

茎木

采收加工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蜜麻黄:润肺止咳。(《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麻黄: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蜜麻黄: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2-10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体虚自汗、盗汗及虚喘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

草麻黄: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凸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外韧型,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中麻黄: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呈碱性,再加三氯甲烷5ml,振摇提取。分取三氯甲烷液,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5滴,振摇,静置,三氯甲烷层显深黄色;另一管为空白,以三氯甲烷5滴代替二硫化碳5滴,振摇后三氯甲烷层无色或显微黄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试液数滴,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充分振摇,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伤寒论》麻黄汤)

2.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4.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5.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要方》麻黄淳酒汤)

6.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7.治病疮疱倒黡黑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

中药炮制

麻黄: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蜜麻黄:取麻黄段,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不粘手。每100kg麻黄,用炼蜜20kg。(《中国药典2015》)

毒性

麻黄毒性较小,其所含的麻黄碱毒性较伪麻黄碱大,能引起小鼠眼球突出,举尾反应和紫绀。用麻黄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可见眼眶出血、眼球突出,有人认为是麻黄内的中性物质协同所引起。麻黄制剂的细胞毒性与其中的麻黄碱含量不完全一致,提取物中含有其他毒性物质。研磨能增加提取物毒性。提取物对神经2a细胞相对敏感,提示麻黄毒性作用于神经细胞。全草煮沸2h能提高麻黄提取物中的麻黄碱转变为毒素。(《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蒙药、 北药、 秦药、 维药

相关论述

1.《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2.《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3.《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主壮热,解肌发汗,温疟,治瘟疫。”

4.《日华子》:“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逐风,破癥瘕积聚,逐五脏邪气,退热,御山岚瘴气。”

5.《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

6.《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7.《纲目》:“散赤口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8.《医林纂要▪药性》:“补肝,行水液,泻肺,降逆气,行彻肌表,故以为足太阳经之药。”

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国家管理机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技术合作单位
行业网站
关于我们 道地药材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