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闻快讯
最新动态行业新闻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更新:2021-04-25 22:13:39 浏览:573次
0

 转载: 贵州晚报

 

贵州仙草农业集团药品生产基地。 贵阳市卫生健康局供图

 

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贵阳市卫生健康局供图

 

       “十三五”期间,贵阳市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面提升了贵阳市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

 

       根据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贵州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黔卫计发〔2017〕27号),贵阳市卫生健康局与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共同制定了《贵阳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筑卫计发〔2017〕401号),对提升工程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工作任务,并与全市10个区(市、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提升工程纳入各年度目标考核,切实推动提升工程在基层的有效实施,确保了工作成效。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县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4家,其中三家为二级甲等医院。市管6家综合(专科)医院全部设立中医科、中医门诊。全市(含贵安新区)共有8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乡镇卫生院、7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12个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分别为84个、77个、70个和927个,占比分别为97.67%、96.25%、100%、70.65%。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建有中医馆,实现全覆盖。

 

一、政策落实

 

       贵阳市制定了《贵阳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贵阳市对按病种付费的病种名称及付费标准进行调整的通知》(筑医改办通〔2018〕1号),全市符合条件的所有公立及民营中医医院均纳入医保报销体系,将中药饮片、针灸、推拿、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报销范围,引导医疗机构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支持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按照政策要求,将中药饮片报销比例提高10%,实施医改过程中药饮片不取消加成,促进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

 

       另外,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二、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专科(专病)建设。目前贵阳市4家县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均建有省级重点中医专科,息烽县中医院设有骨伤科、中医妇科、针灸康复理疗科、心病科,清镇市中医医院设有中医老年病科、中风病专科、骨伤科、脾胃病科,中医肛肠科,花溪区中医院设有妇科、针灸专科,开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设有针灸康复科、脾胃病科、骨伤科,有效发挥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二是加强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和信息化建设。2017年贵阳市清镇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2018年贵阳市清镇市中医医院、开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息烽县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核,目前正在积极创建三级中医医院,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信息化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互联互通。

 

       三是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工作。各级综合医院将中医临床科室作为医院一级临床科室设置,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根据临床需要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紧密结合医院综合优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形成特色和专长。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示范单位。

 

       四是积极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4家县级中医院均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治未病”中心),各级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了中医预防保健的必要设备、技术和中医药人员,开展中医保健服务。

 

三、中医保健

 

       一是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按照国家要求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调理服务,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

 

       二是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4家中医医院均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治未病”中心),大部分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了中医预防保健的必要设备、技术和中医药人员。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四、技术培训

 

       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依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年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及中药房人员、村卫生室人员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2016年来全市在各个区(市、县)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覆盖中医药及卫生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左右,各区(市、县)覆盖率达100%。

 

五、队伍建设

 

       2020年,贵阳市、贵安新区积极推进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在各市直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5个月的共同努力完成建设任务。

 

       2020年建成培训基地后,并成功举办了三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与预防、感冒的中医治疗、艾灸疗法理论及操作、拔罐疗法理论及操作培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等,共计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村卫生室村医1100人次,取得良好效果。

 

六、社会参与

 

       积极推进社会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社会办医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规模化、特色化的中医医疗机构。认真执行扶持政策,使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价格、人才、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实现社会办医院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新局面。

 

七、文化建设

 

       一是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进行标准化建设中,进行统一的传统风格装修,在中医药服务区悬挂古代中医人物画像,塑立中医人物塑像,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塑像、宣传版面、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古代健康养生知识。

 

       二是每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民族医药知识,提高基层中医诊治技术,提升了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国家管理机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技术合作单位
行业网站
关于我们 道地药材 联系客服